2025年8月11日-14日,第二十四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 2025)在济南市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承办。会议聚焦计算语言学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为700余位与会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
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长(院长)段培永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清华大学刘知远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徐睿峰教授、剑桥大学孙薇薇副教授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大会特别邀请了国防科技大学贾焰研究员、北京中关村学院刘铁岩教授、牛津大学Colin Phillips教授、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苏州大学孙立宁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宗成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俞凯教授七位知名专家作大会特邀报告,邀请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学部、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吴晓明研究员作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专题报告。本届大会设置了暑期学校暨前沿技术讲习班、前沿动态综述报告、专题论坛、评测论坛、学生研讨会、热点论文报告、口头论文报告、系统展示和海报展示等多个学术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模型、多模态语义理解、基础模型能力提升、关键挑战与产业落地等核心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与交流,促进了理论创新与应用落地的有机结合。
大会于8月13日上午8点30分正式开幕,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长(院长)段培永教授代表承办方致辞,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孙乐研究员代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致辞,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刘洋教授代表计算语言学专委会致辞,大会主席、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代表大会致辞,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刘知远副教授代表程序委员会介绍会议组织情况。开幕式由本地组织委员会主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学部主任吴晓明研究员主持。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长(院长)段培永教授代表承办方致辞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孙乐研究员代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致辞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刘洋教授代表计算语言学专委会致辞

大会主席、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代表大会致辞

程序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刘知远副教授代表程序委员会介绍会议组织情况
本次大会呈现七场特邀报告:国防科技大学贾焰研究员、北京中关村学院刘铁岩教授、牛津大学Colin Phillips教授、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苏州大学孙立宁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宗成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俞凯教授作题为《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系统与应用》、《大模型驱动科学发现新范式》、《Prediction in Humans and Machines》、《智能时代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之山东实践-以新能源数字化国家中心发展为例》、《学科交叉促进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计算语言学的出路和退路》以及《基于语言模型的可靠任务型智能体》的特邀报告,分别介绍了所在团队研究进展,并就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刻剖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学部、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主任吴晓明研究员作题为《济南超算:构建大模型时代的高效算力底座》的专题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贾焰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北京中关村学院刘铁岩教授作特邀报告

牛津大学Colin Phillips教授作特邀报告

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作特邀报告

苏州大学孙立宁教授作特邀报告

中科院自动化所宗成庆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俞凯教授作特邀报告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吴晓明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特邀和专题报告在与会代表中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本次会议前沿技术讲习班(暨第二十届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暑期学校)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秦川副研究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陈旭副教授主持,讲习班邀请到中央民族大学李文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詹卫东教授、剑桥大学孙薇薇副教授、复旦大学魏忠钰副教授、复旦大学曹艺馨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何俊贤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希廷副教授,分别作《语言模型与语言理论》、《大模型智能体驱动的社会模拟:进展与挑战》、《模型效用定律:迈向可泛化评估之路》、《以强化学习为中心的大模型深度推理》、《探索大语言模型精准神经元控制与基本价值观对齐》的讲习班报告,受到与会同学们的广泛关注。

中央民族大学李文曦助理教授讲习班报告

北京大学詹卫东教授讲习班报告

剑桥大学孙薇薇副教授讲习班报告

复旦大学魏忠钰副教授讲习班报告

复旦大学曹艺馨研究员讲习班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何俊贤助理教授讲习班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王希廷副教授讲习班报告
前沿动态综述报告由东北大学朱靖波教授主持,邀请了美团李北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张林峰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许晨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刘学博副教授、中南大学覃立波教授、香港大学冯夏冲博士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丕绩教授、清华大学李鹏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陈玉博副研究员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朱庆福副教授,围绕《大模型结构研究综述》、《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模型压缩加速》、《大语言模型时代的语音处理综述》、《大模型时代的机器翻译与多语言处理前沿探索》、《大模型推理思维链研究进展综述》、《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社会模拟:进展与挑战》、《大模型时代的脑编解码技术综述》、《基于智能体的自主科学发现研究综述》、《大语言模型知识增强研究综述》、《大模型具身规划研究综述》等内容进行了前沿动态的综述报告,与参会学者进行了深入互动和观点碰撞,现场氛围热烈。

前沿动态综述报告获得与会代表热烈反响
热点论文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林鸿宇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张倬胜助理教授、四川大学雷文强教授主持,邀请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司加胜博士、阿里通义千问团队于乐高级算法工程师、复旦大学汪冰海博士生、上海交通大学何志威博士生、复旦大学张辛农博士生、清华大学黄砚星博士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心远博士生、新加坡国立大学黄晨博士后,围绕《CHECKWHY: Causal Fact Verification via Argument Structure》、《Beyond the 80/20 Rule: High-Entropy Minority Tokens Drive Effectiv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LLM Reasoning》、《建模世界偏好:偏好建模(奖励建模)中的Scaling Law》、《DeepMath-103K: A Large-Scale, Challenging, Decontaminated, and Verifiable Mathematical Dataset for Advancing Reasoning》、《SocioVerse:千万级真实用户池和语言模型智能体驱动的社会模拟世界模型》、《AIM:数学家智能体系统》、《Hierarchical Progressive Learning for Zero-shot Peptide-HLA Binding Prediction and Automated Antigenic Peptide Design》、《How to Enable Effec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LLM: A Survey of Principles, Formalizations, and Beyond》等内容进行了热点论文报告,受到与会师生的广泛关注。

热点论文报告现场
本次会议设置了多模态大模型基础理论与应用、通用群体智能、大模型推理与强化学习和青年人才专题论坛四个专题论坛。其中多模态大模型基础理论与应用专题论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秦川副研究员担任主持。南京大学傅朝友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胡旭明副研究员、小红书曹绍升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杜长德副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通用群体智能专题论坛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白磊和智能博弈与决策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思为助理研究员担任主持,华南理工大学陈伟能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尹榛菲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陈思衡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钱忱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杨成副教授、天津大学郑岩副教授作专题报告。

大模型推理与强化学习专题论坛由香港科技大学何俊贤助理教授担任主持,香港科技大学何俊贤助理教授、清华大学丁宁助理教授、新加坡某公司刘乾研究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冯一人助理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李雅夫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青年人才专题论坛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学部副主任赵大伟研究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学部人力资源科梁艳科长担任主持,内蒙古大学刘瑞教授,以及来自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学部的王常维特聘副研究员、王鑫特聘研究员、仝丰华特聘副研究员、刘臣胜研究员、李佳宸特聘副研究员、宋维钊特聘副研究员、张淑慧研究员、高永标特聘副教授、傅科学特聘研究员分别作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的学生研讨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赵伟翔博士主持,会议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秦成伟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张众博士、字节跳动郑在翔博士、复旦大学窦士涵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陈麒光博士、浙江大学乔硕斐博士,围绕研究生科研入门、能力提升及大模型时代的科研选择等话题,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精彩分享。研讨会现场互动踊跃,交流氛围热烈,参会同学纷纷反映收获颇丰。

本次会议组织了空间语义理解评测、汉语框架语义解析评测、中文抽象语义表示解析评测、中文叙实性推理评测、中文诗词赏析评测、中文作文修辞识别与理解、中国文学语言理解评测、中文电子病历ICD诊断编码评测、中医辨证辨病及中药处方生成评测、细粒度中文仇恨言论识别评测、大学生汉字硬笔书写质量评测、面向中文语音的实体关系三元组抽取评测十二个评测任务。评测论坛特别邀请了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邵婧研究员、西湖大学张岳教授分别作了《大模型及智能体安全评测体系构建:近端漏洞发现与远端风险预测》与《大模型推理能力的综合鲁棒评估》的报告,深入剖析了评测体系构建、鲁棒评估等关键问题,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

评测报告及颁奖现场
本次会议安排了口头论文报告、海报张贴分会场和系统展示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计算语言学及大模型领域的前沿课题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参会代表在海报张贴和系统展示会场讨论
在会议颁奖环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徐睿峰教授宣布了CCL 2025亮点中文论文、亮点英文论文,其中亮点中文论文为《基于多维度答案筛选的低资源语言开放域问答方法》、《基于检索增强思维提示的汉语框架语义解析方法》、《基于自提示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和语义感知离散扩散模型的图像描述生成算法》、《基于特征融合的大模型生成文本作者检测》,亮点英文论文为《EDGE:Enhanced Debiased Gradient Extraction for Robust Fine tuning》、《Cross-modal Ambiguity Learning with Heterogeneous Interaction Analysis For Rumor Detection》;同时宣布了2个亮点展示系统、亮点海报,其中亮点展示系统为《多模态、多端GUI智能体Mobile-Agent》、《Sign Language Village手语村》,亮点海报为《基于关联神经元识别的知识编辑方法》、《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中文医学命名实体识别》。

亮点英文论文颁发证书

亮点展示系统颁发证书

亮点海报颁发证书
随后,武汉大学彭敏教授介绍了第二十五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承办方武汉大学和三峡大学的筹备情况,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齐聚CCL 2026。

在大会闭幕式上,计算语言学专委会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车万翔教授发表闭幕致辞,回顾了本次盛会的精彩历程,感谢各位参会专家学者、赞助商的大力支持,感谢鹿文鹏教授带领的本地承办团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学部自然语言处理与认知计算团队的周密组织,并祝愿计算语言学大会不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蓬勃发展、越办越好。

本次大会云集了国内外自然语言处理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规模达700余人。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大模型时代下自然语言处理的变革与突破,深入研讨计算语言学的前沿趋势与发展机遇,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更为推动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智慧力量。

CCL 2025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主会场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