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 (The 24th China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CCL 2025) 将于2025年8月11日至14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承办单位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创办于1991年,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已成为国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权威性最高、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学术会议。作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的旗舰会议,CCL聚焦于中国境内各类语言的智能计算和信息处理,为研讨和传播计算语言学最新学术和技术成果提供了最广泛的高层次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由多模态大模型基础理论与应用、大模型推理与强化学习、通用群体智能和青年人才论坛四个专题论坛组成。其中多模态大模型基础理论与应用专题论坛将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秦川副研究员主持,由南京大学傅朝友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胡旭明副研究员、小红书曹绍升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杜长德副研究员进行专题报告。

长按识别二维码注册会议
多模态大模型基础理论与应用专题论坛主持人

秦川,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个人介绍:
秦川,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研究员,曾在百度等互联网上市企业研究院担任高级研究员。2015和202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先后获得本科与博士学位。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计算、认知计算、科学数据挖掘和大模型,在Proceedings of the IEEE (PIEEE)、ACM TOIS、IEEE TKDE、KDD、SIGIR、ICDE、WWW、NeurIPS、AAAI、IJCAI等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海内外授权、公开专利40余项。曾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KDD’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热点论文奖等诸多荣誉。
傅朝友: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研究与展望

傅朝友,南京大学
报告摘要:
近年来,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因其强大的泛化和推理能力,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以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报告将简要回顾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并围绕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数据、评测、架构、训练和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探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个人介绍:
傅朝友,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2022-2024年通过“技术大咖-T10”计划加入腾讯担任高级研究员;2024年9月加入南京大学。研究方向为多模态智能,已发表论文2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4千余次,作为Owner的GitHub开源项目累计获得2万余次Stars。代表性工作包括VITA多模态大模型系列(一作VITA-1.0&-1.5,通讯Long-VITA,VITA-Audio,3千GitHub Stars),MME多模态评测基准系列(一作MME&Video-MME,引用千余次)和Awesome-MLLM多模态社区(Owner,1万余次GitHub Stars)等。曾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IEEE Biometrics Council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小米青年学者-科技创新奖、南京大学紫金学者、CVPR-2023杰出审稿人等。
胡旭明:多模态大模型的幻觉现象的研究与防御方法

胡旭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报告摘要:
本报告将深入分析大语言模型生成幻觉现象的成因,并评估这些现象对模型可靠性的影响。报告将介绍不确定性感知的模型对齐(U2Align)和检索增强生成(RAG)的方法,这些方法旨在提升模型输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此外,报告还将探讨针对外部攻击的水印防御技术,包括鲁棒的语义水印和公开可验证的水印,以增强模型在面对恶意攻击时的防御能力。通过对这些防御方法的介绍和分析,本报告将为大语言模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新的见解。
个人介绍:
胡旭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副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及相关领域应用,致力于探索可信大模型,并且整合多模态数据到大模型以获得更全面的通用人工智能。主持了广东省青年人才项目,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项目以及一系列企业横向项目;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落地阿里巴巴和AWS Glue的包括智能问答、智能搜索等多个应用场景。近五年,胡旭明博士在ICLR、ACL、EMNLP、NAACL、TKDE、SIGIR等大模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10余篇第一作者文章,被引2000余次。担任ACL、EMNLP、NAACL、EACL等顶级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以及ACL Rolling Review的执行编辑,并且组织了2023年国际大数据竞赛、2022年重庆市人工智能竞赛,吸引了全球超过3000多支队伍参赛。胡旭明博士曾获得的部分荣誉包括KDD Cup全赛道全球季军,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
曹绍升: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创新与落地应用

曹绍升,小红书
报告摘要:
大模型技术日新月异,我将围绕解决工业界实际问题,详细介绍团队近期的技术创新和落地实践成果。首先,分享情感陪聊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经验,包括Agent驱动世界日志的主动记忆对话方法iPET,以及面向个性化ai搜索生成对话PaRT框架;接着,展示小红书翻译大模型的技术细节,包括利用强化学习思考推理快速唤醒大模型翻译能力MT-R1-Zero,社交生活化风格翻译大模型RedTrans,以及基于多模态、多任务推理的图片文字翻译模型MT3;最后,介绍社交生活化领域大模型的实际任务SNS-Bench、多模态推理大模型Vision-R1和领域大语言模型RedOne。
个人介绍:
曹绍升,正高级工程师,小红书NLP算法负责人,负责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后训练,大模型在搜索、推荐、广告、翻译、客服和情感陪聊等场景落地应用。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引用4000余次,获得ICDE 2023年最佳工业论文奖、CIKM 2015-2020年最高引用论文、AAAI 2016最具影响力论文。此外,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创新成果一等奖(排名1)、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连续数年入选世界人工智能学者榜单AI-2000新星榜前100名、Elsevier中国区高被引学者,CCTV-13《新闻直播间》采访报道。
杜长德:大模型对物体概念表征的认知机理解析

杜长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报告摘要:
大模型在多种任务中展现了优越的性能。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大模型对物体概念的表征机理是否与人脑类似。先前的研究通过量化大模型和人脑响应间的相关性来解决这个问题,但简单的相关性分析无法揭示两者对物体概念认知核心维度的异同。这里,我们使用认知心理学和脑影像实验范式,深入解析了多种大模型内部表征的类人/脑特性。我们还基于不同类型的大模型进行了大脑神经信号的编解码研究,在预测精度、生成质量、可解释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个人介绍:
杜长德,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认知与人工智能方面的交叉课题研究,在神经编解码、多模态神经计算、大模型机理解析、脑机融合智能等方面发表了50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IEEE TPAMI、ICLR、ICML等。主持/参与多项国自然、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长期担任 Nat. Hum. Beh., TPAMI等期刊的审稿人。曾获IEEE ICME 2019 最佳论文奖(亚军)、2021年AI华人新星百强,研究成果被《MIT Technology Review》报道。个人主页:https://changdedu.github.io/。
CCL 2025组委会
大会主席:
孙茂松(清华大学)
段培永(齐鲁工业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刘知远(清华大学)
徐睿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孙薇薇(剑桥大学)
本地组织主席:
吴晓明(齐鲁工业大学)
鹿文鹏(齐鲁工业大学)
张维玉(齐鲁工业大学)
评测主席:
林鸿飞(大连理工大学)
谭红叶(山西大学)
李斌(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主席:
陈玉博(中科院自动化所)
田植良(国防科技大学)
刘正皓(东北大学)
前沿动态主席:
肖桐(东北大学)
冯骁骋(哈尔滨工业大学)
讲习班主席:
徐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旭(人民大学)
赞助主席:
刘康(中科院自动化所)
韩先培(中科院软件所)
论坛主席:
户保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林洲汉(上海交通大学)
热点论文主席:
林鸿宇(中科院软件所)
张倬胜(上海交通大学)
雷文强(四川大学)
宣传主席:
李鹏(清华大学)
辛欣(北京理工大学)
Web主席:
左家莉(江西师范大学)
司加胜(齐鲁工业大学)
系统展示主席:
苏劲松(厦门大学)
飞龙(内蒙古大学)
学生研讨会主席:
黄书剑(南京大学)
赵伟翔(哈尔滨工业大学)
财务主席:
王宇星(清华大学)
本地组织委员:
郑超群(齐鲁工业大学)
管红娇(齐鲁工业大学)
赵龙(齐鲁工业大学)
任晓强(齐鲁工业大学)
韩晓晖(齐鲁工业大学)
赵志刚(齐鲁工业大学)
乔新晓(齐鲁工业大学)
董祥军(齐鲁工业大学)
计算语言学专委会执委会
主任:
刘洋(清华大学)
副主任:
车万翔(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岳(西湖大学)
刘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秘书长:
车万翔(哈尔滨工业大学)
执委:
冯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邱锡鹏(复旦大学)
韩先培(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